巴縣,中國舊縣名,初設於北周,一直是重慶附郭大縣,是重慶母縣,後成為重慶的近郊區縣,行政區域歷代不斷減小。1994年撤銷並劃分給了多個區縣,由巴南區繼承了它的主要行政區域。
歷史沿革
周慎靚王五年(前316年)秦滅巴國後,在巴國舊地置江州縣,隸於巴郡。南齊永明五年(487年),析江州縣地置墊江縣,以其故治為墊江縣治(江州縣治徙僰溪口,位於今江津區內)。北周武成三年(561年)廢墊江、枳兩縣,以其地置巴縣,以墊江縣故治為巴縣治。初置縣時,巴縣轄境為今重慶主城區大部及長壽、璧山、涪陵、南川、武隆等縣的部分地區,隸楚州巴郡。[2]
隋開皇二年(583年)改楚州為渝州,為渝州州治。唐貞觀四年(630年),析巴縣地置南平縣(在今綦江區內),並設南平州轄南平、清谷、周泉等七縣,八年改為霸州,十三年州廢,轄縣省入南平,屬渝州。貞觀十一年(637年),析置隆化縣(今南川區)屬涪州。北宋崇寧元年(1102年),渝州改為恭州,仍為州治。南宋淳熙十六年(1189年),恭州升為重慶府,為府治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重慶路,為路治。明洪武四年(1376年)改重慶路為重慶府,為府治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分置江北廳。[2][3][4]新唐書對巴縣評價為中下[5],元史對巴縣評價為下[6],清史稿對巴縣評價為沖、繁、難[7]。
辛亥革命後一度由重慶蜀軍政府管轄。民國元年(1912年)改巴縣為重慶府,次年廢重慶府恢復巴縣,屬川東道,後劃分至四川省第三行政監察區。[2]
1950年,屬川東行區璧山專區,1951年1月劃歸重慶市(直轄市,西南大行政區代管)。1953年2月,重新劃入四川省江津專區(原璧山專區)。1958年11月,巴縣再度劃入重慶市。自民國十八年(1930年)重慶建市後,為適應重慶市區擴展,巴縣縣界曾多次調整。至1994年,縣境東西寬73公里,南北長70公里,仍三面環繞重慶市區。1994年12月,經國務院批准,撤銷巴縣,劃出長江以北的19個鄉鎮分屬沙坪垻、大渡口、九龍坡三區,劃出長生橋等3個鎮屬南岸區,劃入九龍坡區2個街道與2個鎮和原巴縣長江以南的39個鄉鎮成立新的巴南區。[2][8][9]
行政區劃
由於重慶城市發展和巴縣所轄區域過大,歷史上巴縣曾多次劃出區域,如唐朝分置南平縣、隆化縣等。宋朝時巴縣下轄四鎮。明朝時巴縣下轄七十二里,城內分為八坊,另有附郭二廟[10]。縣東有塗山,大江、涪江(嘉陵江)與城東交匯,縣內有佛圖關、二郎關、銅鑼關、南坪關[11]。
清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巴縣下轄十二里,城內分為二十九坊、附郭十五廟[10]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以巴縣轄區過大分江北至義、禮二里及仁里六甲入江北廳(理民同知管轄),分縉雲山西祥里、依來鄉入璧山縣。至道光年間,巴縣轄境東至沙溪交長壽縣界二百里,西至走馬岡交璧山縣界八十里,南至黎牛鋪交綦江縣界一百五里,北過江北廳界通江面五里陸路至風埡一百七十里交合州界。[4]
民國十八年(1929年),巴縣轄10區、4鎮、76鄉。1949年,巴縣轄12指導區、5鎮、65鄉。1985年,巴縣轄11個區、1個區級鎮(直管鎮)、10個鄉級鎮、79個鄉[2]:
- 區:銅罐驛、白市驛、虎溪、青木關、長生橋、木洞、姜家、接龍、一品、界石、魚洞
- 區級鎮:西彭
- 鄉級鎮:銅罐驛、白沙沱、白市驛、陳家橋、青木關、長生橋、木洞、一品、界石、魚洞
- 鄉:元明、含谷、走馬、曾家、西永、迎龍、棟青、天賜、小觀、陳家、忠興、大窩等
1993年,巴縣進行並鄉建鎮,撤銷了全部縣轄區與60個鄉、1個鎮,新成立了36個鎮。
1994年,巴縣共轄47個鎮、14個鄉,共1034個村、8153個合作社、106個居委會。12月,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巴縣,成立巴南區,並對重慶市市轄區進行了一系列行政區劃調整。撤銷前行政區劃與變更為[2][8][9]:
新成立的巴南區共轄2個街道辦事處、29個鎮、12個鄉,區政府駐原巴縣政府駐地的魚洞鎮:
自周赧王元年(公元前314年)秦在巴國舊域設江州縣至民國二十八年(1939年)止,巴縣(含江州縣、墊江縣)縣治均設於今重慶市渝中區,由巴縣歷來為重慶州治、路治、府治,縣治在重慶城牆內,今存巴縣衙門為清康熙六年(1667年)知縣張冉重修。[8][12]
民國二十八年(1939年),縣治外遷至人和鄉(今九龍坡區華岩鎮),民國三十年(1941年)遷往李家沱馬王坪。1952年10月,縣治遷往南溫泉。1954年1月,縣治遷往魚洞鎮(今魚洞街道),直至1994年撤銷。巴南區成立後區政府仍設於魚洞鎮。2009年11月,經國務院批准,巴南區人民政府駐地遷至龍洲灣街道龍海大道。[2][8]
人口
按清嘉慶元年(1796年)重慶府屬州縣舊額新增戶口統計,巴縣共75743戶,男119689丁,婦99090丁,共218779丁。[4]
1994年,巴縣統計局年鑑報告,1994年末全縣總戶數39.41萬戶(其中農業戶數34.15萬戶,非農業戶數5.26萬戶),總人口126.21萬人(其中農業人口108.9萬人,非農業人口17.31萬人;男性65.34萬人,女性60.88萬人)。[2]
虛構人物
參考
Wikiwand in your browser!
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. On steroids.
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,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's search results,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.
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, simple,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, safe and transparent.